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是認識到問題的存在。那么就需要知道我們的儀器在正常狀態(tài)下,應該是什么樣,以此來判斷儀器是否存在問題。
通常,確定液相儀器是否處于正常狀態(tài)的方式有兩種。

1.運行確認(OQ)和性能驗證(PV)方法:
在安裝儀器時,會進行一系列的“運行確認”(OQ)和性能驗證(PV)方法,以證明儀器符合或超過制造商在流量精度、梯度組成準確性和精確度以及檢測器漂移等性能參數(shù)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安裝時,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測試條件下的流量精度為99.7%。以后,當我們懷疑出現(xiàn)與流量相關的問題時,可以在任何時間點重新運行此方法,以比較儀器當前性能與安裝時的性能的差別。
典型的OQ驗證程序將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測試,我們對其進行簡要說明,以解釋測試的作用以及它能提供的信息。在這些描述中提到的“參照化合物”中,咖啡因是非常常用的,特別是對于配備有紫外(UV)檢測器的系統(tǒng)。
● 泵流速的準確性與精確度
通常,會使用數(shù)字流量計在不同流速下進行多次流速測量。流速的準確性對于系統(tǒng)間的方法轉移以及與標準測試方法的保留時間一致性至關重要。流速的精確度直接影響峰高和峰面積的重復性。
● 色譜柱溫度準確性與穩(wěn)定性
通常,使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色譜柱柱溫箱或色譜柱出口的溫度。在兩個不同的設定點上隨時間測量溫度,并將它們之間的絕對差異以及變異性與制造商或監(jiān)管標準進行比較。溫度的準確性對于色譜選擇性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分離可電離的分析物時,而溫度的穩(wěn)定性對保留時間的重復性有很大影響。
● 紫外波長準確性
通常,在無流動相流動的條件下,使用咖啡因或氧化鈥標準品,并在檢測器波長范圍內記錄幾個波長下的吸光度。將標準品峰(最大值)和谷(最小值)的測量位置與標準品的已知(預期)值進行比較。將最大和最小吸收波長的測量值與預期值之間的差異與制造商規(guī)范進行比較。波長準確性對于定性和定量工作以及系統(tǒng)間的方法轉移性都至關重要。

● 檢測器噪聲與漂移
檢測器信號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是通過使用固定洗脫液成分(通常為水)的條件下的信號變化來進行的。通過在一定時間段內以特定頻率測量檢測器信號,來確定信號的短期變化,即噪聲。通過測量檢測器信號在較長時間段(數(shù)十分鐘)內的斜率,來確定檢測器信號的漂移。噪聲和漂移的幅度直接影響區(qū)分低濃度分析物的真實峰與檢測器信號隨機變化的能力。
● 信噪比(S/N)
檢測器的靈敏度也在特定條件下使用參照化合物進行評估,并與標準參數(shù)進行比較。關于信噪比(S/N)這一主題,有許多不同的儀器廠商和監(jiān)管機構建議,您應遵循最適合您情況的指導。
● 進樣精密度
使用參照標準品,多次重復進樣并對峰高和峰面積進行測量,有時對小體積和大體積進樣都需要進行測量。然后將峰高和峰面積的絕對值、以及每個值的相對標準偏差與制造商提供的標準進行比較。進樣精密度對于定量分析尤為重要;進樣精密度越好(即標準偏差越小),該方法就越能區(qū)分具有相似分析物濃度的樣品。
● 檢測器線性響應范圍
通常,這是在檢測器正常范圍(例如,對于紫外檢測器,在1.5AU范圍內)內,對標準品在不同濃度下的響應進行評價。具體來說,是使用線性回歸、殘差分析、F檢驗以及每個分析物濃度的檢測器響應的相對標準偏差和信號比值的組合,對其線性進行統(tǒng)計評估。檢測器響應的線性對于定量分析至關重要,并直接影響基于校準曲線使用的分析物濃度報告的準確性。
● 溶劑梯度組成
通常的做法是,向流動相溶劑之一(通常是“B溶劑”)中加入示蹤化合物,然后通過逐步將兩種溶劑進行混合—其中之一含有可被檢測器觀察到的示蹤化合物(例如,丙酮在265nm處有良好的吸收)—來進行研究。例如,一種梯度方法可從0%B開始,以5%B的程序遞增,直至達到100%B。由于示蹤化合物的存在而產生的信號可被用作間接測量泵所結合的A溶劑和B溶劑體積比的手段。
此外,將每個B%水平下的平均檢測器信號與預期值進行比較,還可以評估每個步驟的短期變化。最后,一些OQ程序會要求使用相同的示蹤化合物分析線性梯度曲線。梯度曲線的準確性和重復性對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儀器間的方法轉移以及保留時間的重復性都至關重要。

2.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
可用于觀察儀器行為隨時間變化的第二類方法通常被稱為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上述OQ和PV測試由儀器制造商設定,通常不涉及實際分離(例如,流量精度評估無需連接色譜柱),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則是一種涉及與當前分析非常接近的條件的方法。
由于此方法涉及實際分離,因此通常會記錄保留時間(絕對時間及其誤差范圍)、峰形和分離度等數(shù)據(jù)。同樣,此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可以隨時進行(通常,其執(zhí)行頻率是作為方法的一部分或按照公司要求而定),并且可以將所得結果與之前的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結果進行比較,以查看當前結果是否異常。
一般來說,系統(tǒng)適用性測試旨在提供數(shù)據(jù),以證明液相色譜系統(tǒng)能夠針對特定分析提供可靠實驗結果。換句話說,它是針對具體應用或方法而特定的。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數(shù)據(jù)足以讓用戶相信系統(tǒng)“已準備就緒”。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根據(jù)某些監(jiān)管框架,可能需要對儀器進行更廣泛的運行確認(OQ),這將驗證儀器的性能,而不考慮正在運行的方法。